中科动态-凯发官网多少

新闻中心

全国第一家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

观赏蝴蝶规模化人工养殖及彩蝶飞舞景观构建关键技术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17.05.04

浏览次数: 1063

  2017年5月4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云南中林生物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大理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蝴蝶泉公园分公司、昆明中林观赏昆虫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大学6个单位共同完成的“观赏蝴蝶规模化人工养殖及彩蝶飞舞景观构建关键技术”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方提供的技术资料,听取了项目汇报,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提供的资料齐全,规范、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项目通过15年的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科技成果:

  1. 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观赏蝴蝶种质资源库:收集和保存了29种观赏蝴蝶以及107种寄主植物,筛选出24种优良寄主植物,为蝴蝶人工规模养殖奠定了资源基础;对观赏蝴蝶和寄主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蝴蝶新种1个,中国和云南新记录种22个;首次报道21种蝴蝶的生物学特征,为规模化人工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2. 研发形成了蝴蝶规模养殖技术体系:建立了一整套寄主植物育苗、栽植、促萌、多次采叶、病虫害防治等栽培和丰产技术;研制了蝴蝶养殖设施,室内外交替养殖、病虫害控制等规模养殖关键技术;蝴蝶养殖种类和产量(3-4万只/亩·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3. 开展了观赏蝴蝶成虫的行为生态学和化学生态学研究:阐明了蝴蝶飞行规律及主要环境影响因子;揭示了蝴蝶成虫飞行、访花、觅食和求偶、视觉和嗅觉利用规律,制定了蝴蝶放飞最佳时段。分析了主要观赏蝴蝶、寄主植物、蜜源植物的挥发物组分及主要观赏蝴蝶与寄主和蜜源植物之间的主要化学通讯成分,首次发现蝴蝶觅食过程中视觉和嗅觉利用的3种类型;发现颜色是蝴蝶求偶过程中的关键因子,多数蝴蝶采用视觉远程定位,近距离嗅觉精确识别策略。研制出多种有效诱集蝴蝶的配方,为构建蝴蝶诱集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4. 首创彩蝶飞舞野外景观构建技术:研发了“联系性嗜好诱导学习”训练技术,研制出了成虫诱集剂;集成视觉调控技术,营造蝴蝶访花喜爱的颜色环境;突破了蝴蝶难以在野外形成群聚现象的难题,蝴蝶聚集率提高到50-60%,重现了彩蝶飞舞的景观。

  三、该项目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共发表论文89篇(sci 9篇),出版专著4部,获授权专利15项(发明6项,实用新型9项)。

  四、项目关键技术在云南、深圳、北京、四川、江苏、山东等省区示范和推广,建立15个养殖基地,先后为24个蝴蝶园提供技术和蝴蝶资源支持;培养博士6名、硕士9名;举办培训班30期,培养农村技术骨干600余人,蝴蝶养殖带动1000多人就业,累计超过5000万人次参观蝴蝶园,近3年产值达9.13亿元。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该项目在蝴蝶规模养殖关键技术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蝴蝶种质资源库、主要观赏蝴蝶行为规律研究、野外彩蝶飞舞景观构建技术方面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建议:进一步凝练成果,扩大应用范围。

出席嘉宾名单

  刘惠民 西南林业大学教授

  王卫斌 云南省林科院研究员、院长

  杨宇明 云南省林科院教授

  刘宏屏 云南森林自然中心副研究员

  王昌命 西南林业大学教授、院长

  曹敏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

  刘文耀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

  欧晓昆 云南大学教授、院长

  叶辉 云南大学教授、院长

  陈晓鸣 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石雷 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苏建荣 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陈智勇 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研究所处长、教授级高工

  冯颖 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研究所主任、研究员

  史军义 云南中林生物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研究员

  易传辉 云南省林科院研究员

  胡劭骥 云南大学副教授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611-6062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平西路60号院1号楼16层。

ma1 关注微信
ma2 关注微博

凯发官网多少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

凯发官网多少 copyright © 2022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

网站地图